分享是一件很美的事 我是個樂於分享的人
當然希望敎孩子也同樣喜歡與人分享
由於是獨子又沒有上學 yoyo平常沒有同年齡的玩伴可以一起玩
頂多就是假日時和菲家一起出遊 有機會和小菲相處
所以不太有機會學習與人同齡玩伴該如何相處
即便如此 我還會把觀念帶入日常生活中 從"借"與"還"的概念敎他學會如何與人分享
剛開始 他跟個小霸王一樣 東西拿了就走 也難怪他會如此
因為在發展上 孩子是先學會「擁有」才懂得「分享」
大部分孩子1歲半就懂得「擁有」的意思 卻要到3.4歲才學會「分享」
過去發展階段未到 加上沒有教導自然他只會"擁有"
所以對一個2歲多的孩子而言 不會開口"借"或是"分享"是正常的行為
我慢慢從日常生活中言行去引導他 每次他要拿不屬於他的東西時
我總會說:"yoyo那個是你的嗎?如果不是你要問人家可不可以借我玩 等人家說好 你才可以拿"
有時 會藉由玩偶用講故事的方式帶入概念
除了言教還要搭配上身教 日常生活中如果我要跟他的阿姨拿東西會故意帶著他去阿姨面前說:"可不可以借我這個"
等他慢慢熟悉"借"的觀念時 再用同樣的模式敎"還"
"用完東西要還給人家 物歸原處 就是把東西放回去原本的地方"
"物歸原處"的概念他就比較熟悉 因為平常收玩具時我總是耳提面命:"玩完就要收回去你從哪裡拿的地方"
藉由讓他自己動手收玩具學會物歸原處
至於敎孩子分享 首先家長必須有個概念"因為孩子擁有的既定印象比較深 不能要求教育的時間長短"
但是"肯定"對孩子來說是鼓勵他學會的向上動力 可以多用"肯定"的方式
有時陪yoyo玩玩具時 我會故意問他:"可不可以借我玩你的ㄅㄨㄅㄨ?"
他說:"好啊" 我會馬上讚美他 這能夠幫助他建立新的、好的習慣
而如果他不願意分享時 我也會跟他說:"你這麼喜歡ㄅㄨㄅㄨ不想借我喔 好吧 那等你想借我時再借吧"
千萬不要變成用"要求"或"說理"的方式 讓孩子覺得在指責他就失去意義囉
之前跟小菲一起相處時
yoyo說:"我好想玩小菲的ㄅㄨㄅㄨ喔"
我說:"那你問問看小菲願不願意借你玩呀"
於是他咚咚咚跑去問小菲:"可不可以借我玩你的ㄅㄨㄅㄨ"
小菲說:"好啊 用完記得還給我喔"
看著兩個可愛的孩子像大人般社交著
頓時心裡又是好笑又是感動他們的成長又進步了...
以上
by人生就是有借才有還 亙古不變的道理從孩提時就有啦的Yo麻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