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:文/林佩蓉 採訪諮詢/劉建宏小兒科診所主沠
 
寶寶因為長時間包著尿布,而導致屁股紅紅已經不是新聞,但是,媽媽要特別注意的是,紅屁股不一定只是尿布疹而已,也可能是所謂的「念珠菌感染」,若是用錯治療方式,反而會讓
感染情況愈來愈嚴重,不但讓寶寶不適難耐,媽媽也心疼不已。


念珠菌基本認知 Knowledge 人體內常存有念珠菌


 
一般人體內常有念珠菌的存在,有研究指出,在口腔及消化管道內有白色念珠菌的存在,比例為20~50%;而女性的陰道內也常可以發現念珠菌寄生。劉建宏小兒科診所主治醫師劉建宏指出,念珠菌要產生致病力,是需要一些促進其發育的優良條件,例如:高溫潮濕的皮膚表面、受傷的皮膚或者流汗較多、摩擦較多的部位。此外,患有糖尿病、營養障礙、維生素缺乏、酗酒、衰弱、抵抗力較差的人,都是念珠菌生長致病的良好條件,其中幼兒與老人比較容易得到念珠菌感染,女性陰部也常出現這樣的感染症狀。


5大類型念珠菌感染

1.先天性表皮念珠菌症


 
【出現時間】胎兒期~出生後12小時內
【感染機率】(機率最高5顆星)
【造成原因】懷孕時,念珠細菌就經由陰道上行至子宮內感染胎兒所致。
【症狀部位】通常分散出現於頭頸部、身體、四肢等。
由於母體內本來就存有念珠菌,若是向上進入子宮內造成胎兒感染,就有可能使胎兒也受到危害。劉建宏醫師說,若是有受到念珠菌感染的狀況,新生兒在出生時或出生後12小時內,就會出現病徵。先天性表皮念珠菌症可能侷限於皮膚、胎盤或臍帶,但也可能造成全身性感染,而侵犯肺、腎臟或消化道等器官,但皮膚不一定會出現症狀,像這種全身性感染可能造成胎死腹中或出生後立即死亡。不過,通常不會侵犯口腔,這是與「新生兒表皮念珠菌症」最大的不同之處。


2.新生兒表皮念珠菌症


【出現時間】出生後3~7天
【感染機率】
【造成原因】新生兒經過產道時,吸入母親陰道內的念珠菌。
【症狀部位】口腔、肛門口、會陰部、全身皮膚等。
新生兒經過產道時,若吸入母親陰道內的念珠菌,出生後便會先出現鵝口瘡症狀,接著念珠菌經由消化系統到達肛門口,因此在幾天後肛門周圍便會出現紅疹。劉建宏醫師表示,皮膚受到念珠菌感染,到出現病徵至少需要36~72小時,甚至一星期的時間。因此,新生兒不會在一出生立刻出現念珠菌感染的症狀,但是這種感染疾病會讓皮膚急性發炎、搔癢,所以寶寶會哭鬧不停、徹夜難眠。
3.鵝口瘡


【出現時間】出生後3~7天
【感染機率】
【造成原因】口腔內常存的念珠菌,因為寶寶抵抗力變差,如:長期使用抗生素、類固醇藥物、後天免疫力差,鵝口瘡就可能出現。
【症狀部位】口頰、齒齦、舌頭、咽喉、食道。
口腔內的念珠菌感染稱之為「鵝口瘡」,好發部位常見於雙頰內側及舌頭表面,肉眼看到的是白色凝塊,有點像是奶垢。劉建宏醫師,媽媽可以用紗布巾包裹手指,試著用一點點力道去擦拭口腔內的凝塊,奶垢是可以被輕易擦起的;若是鵝口瘡,用力擦拭會出血。鵝口瘡情況嚴重的寶寶,在吸奶時會伴隨著疼痛感,導致影響進食意願。
劉建宏醫師建議,媽媽平時可用紗布巾,沾白開水來幫寶寶清潔口腔,一天至少兩次,每次約2~3分鐘,範圍需含蓋雙頰內側及舌頭表面。相信在完整的防範措施下,必能大大的降低念珠菌對寶寶的侵害。


4.尿布型念珠菌感染


【出現時間】患有尿布疹的時期容易引發。
【感染機率】
【造成原因】包裹尿布的皮膚溫熱多濕,很適合念珠菌生長。
【症狀部位】以外生殖器為中心地帶的尿布區域。
尿布型的念珠菌感染與一般的尿布疹,因為出現的部位及症狀有些類似,因此媽媽很容易搞混,若拿了不適用的藥來塗抹,反而會造成反效果。劉建宏醫師指出,屁股因為包覆著尿布,使得皮膚表面溫熱多濕,很適合念珠菌生長,我們可以在紅紅的小屁股上,發現有多數衛星狀小丘疹或膿包,而這些小顆粒的邊緣常有項圈狀的脫屑存在。
一般的尿布疹藥膏,同時都會含有輕微消炎的類固醇、對抗念珠菌及對抗細菌的抗生素及收歛成分,塗抹這種藥膏多少會對輕微的念珠菌生長有抑制作用,雖然消炎殺菌效果不強,沒有很大的改善,但也不致於惡化。但若尿布疹狀況未轉好,媽媽又使用了強效的消炎藥膏,其成分常含有較強的類固醇成分,而這種成分塗抹久了會降低皮膚對念珠菌的抵抗力,使念珠菌有機可乘,才會引發尿布型念珠菌感染。
劉建宏醫師建議,一般寶寶尿布疹處理方式,應以勤換尿布為主,如果要塗抹藥物,須就醫請醫師開立藥物,通常醫師會先使用收斂性質的藥膏,例如:氧化鋅,不會一開始就選擇消炎效果又快又好的類固醇藥膏,避免造成念珠菌感染。
5.念珠菌性對磨疹


【出現時間】夏季或常處於容易流汗的環境時。
【感染機率】
【造成原因】因流汗、潮濕悶熱不透氣以及磨擦的關係所造成。
【症狀部位】除了尿布區域以外,前頸、腋窩都是好發部位。
念珠菌性對磨疹外觀上與尿布型念珠菌症相同,主要是因為容易流汗的區域,很適合念珠菌生長,尤其較肥胖的寶寶,最容易發生。劉建宏醫師表示,主要是因為肥胖寶寶身上的皮膚皺摺較多且深,如:腋下、乳房下方、凸出的肚子下方、腹股溝或臀部股溝等處,因為流汗、潮濕悶熱不透氣以及磨擦的關係,造成這些地方的細菌、黴菌的滋生,形成常見的念珠菌感染、股癬、體癬、毛囊炎等症狀。在炎熱的氣候環境下,對磨疹很容易復發,不時發炎紅腫,胖寶寶的皮膚狀況便常常亮紅燈。

~原文刊載於2008年12月號《媽媽寶寶雜誌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Yo之家 的頭像
    小Yo之家

    1+1=3 玩學樂生活

    小Yo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