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央社╱陳舜協台北19日電】 2008.11.19 10:53 pm
沒有爬就開始站、父母生氣時才願意做好事情……,醫師表示,這樣的學齡前幼兒未來可
能無法專心學習,但只要適時給予觸覺、視覺刺激,正向鼓勵,就可以大幅改善。
家中的幼兒平時情緒波動、肢體動作很大,很容易挫折哭鬧;一面看書、一面唱歌,知道
唱什麼歌卻講不出書中的內容是什麼;打針、跌倒不知道什麼叫痛;平時在家中調皮好動
,在同儕團體中卻隔隔不入。小心!這些症狀都可能是幼兒在發展階段中有某些部分遺失
了。
台北市台安醫院敦南心智發展中心執行長許正典表示,這些遺失部分造成的後果,可能會
導致注意力不足、過動、衝動等症狀,一直到成人都會持續產生影響。
台安醫院小兒復健科醫師黃謙瑄舉例指出,幼兒爬行的左、右手、腳相互運用,是左、右
腦協調、連繫的重要訓練,訓練不足的話,幼兒「同一時間處理多件事」的能力將嚴重不
足,容易被人認為「注意力不足」,進入學校環境,往往因為學習成效不佳,自信不足,
影響終身表現。
再者,「痛」也是大腦認知的重要訓練,黃謙瑄說,痛、燙、冰等觸覺訓練,可以幫助大
腦正確認知皮膚感受,進而做出正確反應。有些小孩打針不怕痛,反而被稱讚勇敢,這是
不正確的方式,臨床常發現有小孩因為觸覺感知不佳,鼻涕流在臉上都未知覺,久而久之
也會被歸類為「髒小孩」,容易缺乏自信。
許正典表示,由於少子化,許多家長因為過分關愛,怕小孩在地上爬會髒、捨不得小孩跌
倒等,都是幼兒成長過程中容易遺失片段的原因;等到小孩出現過動、注意力不足情形,
又常會有長輩說「調皮才是聰明」等言論,小朋友常因此錯失補救的機會。
許正典建議,幼兒成長到 4 歲時,家長不妨帶著小朋友到幼兒身心發展評估機構進行評
估,以及早發現小朋友是否有那些成長階段的片段遺失了,及早給予刺激補救。
帶孩子一起旅行、體驗中學習…蹲下來和孩子視野一般高,才發現世界也能用不同角度去看
- Nov 19 Wed 2008 13:29
注意力異常始於學齡前 良性刺激可改善
- 全站分類:不設分類
- 個人分類:親子育兒知識庫
- 此分類上一篇: 孩童過敏性鼻炎 中醫建議調養脾肺
- 此分類下一篇: 兒童醫療補助 沒健保也可
- 上一篇: [2m]報明牌
- 下一篇: 兒童醫療補助 沒健保也可
2008 / Nov / 19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