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:諮詢/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任
 
我的寶寶怎麼老是在半夜哭?是不是那裡有毛病?哭不停會不會造成傷害?新生兒夜啼似乎是許多父母必經的夢魘,其實所有新生兒都會在半夜哭,而且絕大部分是正常的,父母只要有耐心,面對寶寶哭鬧時做該做的檢視,並依照寶寶的特質給予適當的安撫,就能度過特別愛哭的階段。

新生兒夜啼多屬正常

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鄭弋表示,夜啼的情形通常在寶寶出生後的第5週最明顯,最多可能1天至少哭上2小時,一直到滿3個月才會逐漸減少。
新生兒每天大約有16小時的睡眠時間,一直持續到6個月後減少到14小時。出生3個月前的寶寶們每次睡眠都非常短暫,每一次睡眠由2~3次的睡眠週期(新生兒每次睡眠週期約為60分鐘,成年人約為90分鐘)組成,大約為3~4小時,所以寶寶們看似都是睡睡醒醒,中間醒著時大部分為哭,加上新生兒胃排空很快,所以半夜吵著要喝奶的機會很多,即使到滿3個月,還是有二~三成的寶寶會在半夜哭著要喝奶,有七~八成寶寶到了這個階段才會一覺到天亮。

哭,寶寶的溝通方式

幾乎所有新生兒都有在半夜哭鬧的經驗,而其中絕大部分是沒有原因的。對嬰兒而言,他(她)們還未學習如何冷靜,也不會表達,「哭」是唯一的一種溝通與訊息傳達的方式,所以面對寶寶半夜哭,父母不需過度緊張,有時是因為肚子餓,寶寶等得不耐煩才會哭;有時是寶寶睡眠受到干擾如週遭環境太吵、太熱或燈光太亮而引起,所以父母不要認為自己的小孩比別人愛哭,在寶寶一哭鬧時,只要確定不是因疾病而造成,不需感到焦慮不安。
7步驟.有效解決寶寶夜啼

書田診所小兒科陳永綺醫師表示,寶寶半夜哭個不停,常常讓許多爸媽手忙腳亂不知所措,醫師建議可以依照以下7個簡單步驟來判斷寶寶哭泣的原因,並給予適時地安撫與處理,讓寶寶可以安穩地入睡。
1. 寶寶的哭聲是否異於平常白天時的哭聲。
2. 看看寶寶是否餓了,通常餵飽後自然會安靜下來。
3. 檢查尿布是否濕了,若有,應更換新的尿布。
4. 觀察寶寶的表情、肢體動作以及體溫。
5. 檢查是否有尿布疹、蚊子咬或皮膚起疹子等問題。
6. 營造安靜及舒適的環境,燈光柔和,或哼歌給他聽,放點音樂讓他有安全感。
7. 拍拍他,讓寶寶靜下來,如超過15~20分鐘仍安撫不下來,寶寶極有可能是
因為身體不適所以哭泣,這時就有送醫的需要。

安撫後仍未改善,需送醫

如果已完成所有該檢查的項目,寶寶還是哭不停,就要懷疑是否生病,爸媽可以觀察寶寶的作息是否和平時差很多,包括:喝奶、睡眠等,並檢查是否有發燒、食慾不振、嘔吐、便秘、抽筋等情形。

新生兒夜啼的情形很常見,安撫的方式也不同,有些寶寶愛哭純粹是個人的特質;有些要人抱、要人陪;甚至也有寶寶只要父母帶出去散散步,或開車外出兜一圈就不哭;或是睡覺時要握住熟悉的物品(如:熟悉的毛巾、小被子或玩偶等);或怕黑,需要有些燈光才能入睡。由於每個寶寶的特質與個性不同,所以爸媽需要多花點時間與耐心去慢慢摸索與了解自己的寶寶,久了,妳將會用最適合寶寶的安撫方式來改善夜啼的狀況。
4項疾病所引起的夜啼

鄭弋醫師表示,真正因疾病而造成新生兒夜啼的比率只有不到5%,最常見的有以下4種原因。
1.胃食道逆流
新生兒賁門的括約肌還不發達,喝奶後容易逆流回來,而有嗆奶的情形,通常醫師會給予促進腸胃蠕動藥物加以改善,少數新生兒(尤其早產兒)因生理發育不成熟,會有胃食道逆流情形,大一點自然會恢復正常。
2.乳糖不耐症
寶寶精神很好,沒有腹瀉,只是肚子鼓脹,大便比較酸、臭,可能是乳糖不耐症所引起,醫師通常會依經驗法則,或檢驗大便加以確定,如果確定是,對於喝母奶的寶寶,建議繼續喝,並觀察體重增加是否正常,抗組織胺是用於緩解過敏症狀;至於原來就喝配方奶的寶寶,就直接改喝酸化特殊配方奶粉。
3.牛奶蛋白過敏
發生機率不高,主要因為寶寶對牛奶產生排斥而引起過敏,進而出現濕疹、腹絞痛、嘔吐等症狀,部分嬰兒大便中帶有血絲黏液,寶寶可能會拒絕吃奶、哭鬧,餵母奶的寶寶,若症狀不太嚴重,會開抗組織胺,症狀嚴重的改喝水解配方奶,或改用黃豆蛋白配方,嚴重時給予酪蛋白水解物配方。
4.腦膜炎
通常感染的小孩會合併發燒。原因包括媽媽傳給寶寶的垂直感染(例如:媽媽本身感染B型鏈球菌),以及來自週遭環境的水平感染。雖然3個月以下新生兒還有媽媽的抗體,但是如果曝露的病菌量太多,抗體還是不足以對抗,因此建議無論大人或已上學的小朋友,回到家一定要先洗手,最好洗澡後再抱小寶寶,以避免感染。
7狀況.立即就醫!
爸媽在照顧新生兒時可觀察以下7項重點,發覺有異時應盡快就醫。
□1.是否過敏?
檢查寶寶身上有沒有起疹子或出現尿布疹,如果有,可能因過敏所引起。
□體重增加是否正常?
寶寶生病時會吃不下,體重沒什麼增加,精神也比較差。
□是否發燒?
3個月以下新生兒因為還有來自媽媽的抗體,應該不容易受感染,因此,如果有發燒,要立即就醫。
□是否嘔吐?
寶寶每天嘔吐超過5次以上就要特別注意,觀察時要會分辨是嘔吐或溢奶,如果只是小小口,表示只是正常的溢奶現象。
□是否有拉肚子?
母奶的寶寶也會拉肚子,所以父母要觀察寶寶大便是否有黏液狀,或是有血便,而新生兒因為忍受力低,一旦拉的厲害,小便會減少,甚至出現脫水,很容易發生休克,所以嚴重腹瀉必須就醫住院。
□小便是否減少?
要特別留意寶寶一旦小便明顯減少,皮膚變得灰灰的,就必須趕緊就醫。
□從哭聲分辨。
寶寶哭的很淒厲,如受到驚嚇般,或哭的像在抽筋,此時要特別觀察是否合併前幾項身體上的異常,若有,表示寶寶真的生病,必須馬上就醫。

不哭更令人擔心

「哭有的時候關係孩子的生死,不哭才是有問題的」,鄭弋醫師表示,如果寶寶已經病得很嚴重,可能只是喘或呻吟,連哭的力氣都沒有了,這就是為什麼哭比不哭來得放心的最大原因。爸媽不要只看哭這件事,要同時觀察是否有合併其他病徵,如果寶寶吃得好、體重正常增加,小便也沒異常,大概就沒什麼大問題。
此外,有些家長會將新生兒夜啼和腸套疊聯想在一起,事實上腸套疊大部分發生在出生3個月~6歲之間的小孩,很少發生在新生兒身上,所以夜啼通常和腸套疊只有一點點關聯。
小常識

 

哭太久會哭壞嗓子?

至於寶寶哭的時間長或短與喉嚨啞掉並沒有實證上的根據,家長們最重要的還是觀察寶寶要傳達的是什麼,同時確定是否有生理上的問題,如果都沒問題,爸媽不需大驚小怪,因為哭是所有新生兒生活的一部分。

爸媽應該學習「做記錄」

既然每個新生兒都會半夜哭,那麼,家長要應付夜啼的寶寶,最重要的課題是學習如何與寶寶互動,並學習如何安撫他,鄭弋醫師特別提供爸媽一個好方法「做記錄」,將寶寶每天什麼時候睡覺、喝奶、哭,做完整的記錄,一段時間後,可正確掌握寶寶生活的規律,抓住孩子的調,例如:在寶寶還沒哭之前,媽咪就可以先餵奶。

作息應規律

爸媽也可以在固定的時間讓寶寶知道要做什麼,讓他習慣規律的生活,例如晚上關了燈,拍拍他的時候就表示該睡覺了;或是每次哄寶寶睡覺時就將他包起來,讓他知道這是要睡覺的訊號。要特別提醒爸媽注意的是安撫寶寶時,千萬不要抱到寶寶入睡後再放到嬰兒床,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哄到靜下來就放到床上,讓他練習如何安撫自己。

父母情緒應穩定

陳永綺醫師也特別強調,寶寶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情緒,所以家長在照顧時要注意控制自己,不要動不動就表現出厭煩或急燥,這樣只會惡性循環,讓寶寶更不安,如果照顧得很疲累,最好換人照顧,或許情況就會獲得舒緩。
初生後5週夜啼狀況達高峰

鄭弋醫師指出,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特性,所以安撫的方式也會有差異,但是有趣的是無論用什麼樣的教養方式,對應付新生兒夜啼的效果都一樣,沒有那個方法特別有效,而這些方法通常還是無法完全阻止夜啼的發生。例如:國外有研究顯示,英國媽媽最不愛抱小孩,丹麥媽媽比較愛抱小孩,而亞洲國家的媽媽是寶寶一哭就馬上抱,不管那一類型的媽媽,都無法完全解決寶寶夜啼的問題,所以新生兒夜啼還是會在出生後5週時達到高峰,這是無法避免的,因為夜啼是一件正常的事。

用耐心面對挑戰

新生兒夜啼確實會造成爸媽很大困擾,除了耐心的照顧之外,也要多給照顧者關心,尤其是辛苦的媽咪,旁人應該多給予支持,必要時給予協助,讓媽咪有喘息的機會,以國外為例,他們常會安排臨時褓母到家照顧寶寶,讓媽咪可以透透氣,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。
寶寶半夜哭鬧,對爸媽來說是一種很大的挑戰,陳永綺醫師特別提醒爸媽,必須做好自己的身心調適,理解夜啼的正當性,覺得不耐煩時,換個念頭讓自己冷靜下來,或夫妻兩人以及家人一同分工合作,來避免照顧過程中因煩躁的情緒引起的口角,一同順利度過寶寶夜啼的階段。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Yo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