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葉語容  from:大家健康雜誌


就讀幼稚園的奇奇自從一次拼字遊戲輸了以後,
便不再參與任何的競賽活動。
他告訴媽媽:「不參加就不會輸,我就不會難過!」
害怕受挫的奇奇讓媽媽很煩惱,擔心他日後長大成人,
會逃避挑戰,無法適應社會的競爭……

育奇與嘉輝都是從小成績優異、讀第一志願長大的孩子。育奇還到美國拿了醫學博士,卻在30歲時選擇自殺結束生命,他的遺書中交代,這輩子已經盡力達到父母的期望,接下來沒有第一名可追求了,現在很疲累,請放過他,讓他安息!
嘉輝是另一位醫科學生,以全年級第一名光榮畢業。教授發現他事事要求完美、要第一,擔心他將來當醫生遇到治不好的病,會很挫折,為了讓他體驗真實的社會,沒讓嘉輝進入第一名的醫院實習,沒想到數個月後他卻跳樓自殺。

這是親子教養專家盧蘇偉提供的真實案例,這些成績頂尖的天之驕子,是傳統上、一般人眼中認為最能克服困難的菁英;卻在苦讀20多年的學業開花結果之時,背棄眼前的康莊大道,轉頭選擇死亡;優秀顯然沒有讓他們活得更快樂、更自在,反而讓他們成為無法接受挫折的人。


挫折抵抗力 現代小孩最缺乏

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?在真實的生活中,每天難免要面對挫折、處理挫折,但現在的小孩,成長過程中沒有機會「遇到挫折」,久而久之就失去了「挫折抵抗力」。就像感冒一樣,一個平時疏於鍛鍊的身體,遇到感冒病毒時更易發作、症狀也更嚴重。近年調查顯示,小學教師認為有高達八至九成的現代小孩,處理挫折的能力明顯不足,可見這已成為少子化社會的通病。


讓孩子面對衝突與挫折 過度保護反而適得其反

親子專欄作家李偉文說:「貧窮、欠缺是很好的教育」,他舉自己小時候為例,以前的小孩不像現在這麼寶貝,常常有機會與各種年齡層的孩子玩耍、發生衝突、打架,自然地在人際互動中發展生存的能力與技巧,從中學會處理衝突、挫折的方法,「但是,現在小孩都被保護得太好,在挫折發生前,父母就把問題解決掉了」。

現代的「升學主義」、「菁英教育」及都市化的生活環境,讓孩子失去探索的機會,無法培養處理挫折的能力。不過,很多父母會想,如果幫孩子多做一點,就能讓孩子專心讀書、功課好,不是更好嗎?

李偉文直言:「那些父母都搞錯了!」,他分析未來的職場說,未來臨時編組、短期專案合作的模式將會形成常態,因此與人溝通、順應環境的能力,遠比只有聰明、知識來得重要。


別讓你眼中100分寶貝 日後只有0分應變力

現今的升學主義、菁英教育沒有機會讓孩子探索自己,80%的父母都在「陪菁英讀書」,這些孩子未來進入職場,將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,未來社會是「昨天成功的法則,可能變成今日失敗的關鍵」,這種典範迅速轉移的大環境,很可能讓孩子成為「100分的失敗者」。試想,屆時他們承受得了嗎?

父母適度放手,讓孩子從小有機會面對挫折、從探索中成長,才能培養出真正可為自己負責的好孩子。李偉文引用傅佩榮教授的一句話說:「一個人的能力不在於他能夠得到什麼,而在於他可以承受失去什麼。」

現代小孩,特別是都市小孩的人際圈很窄,多只侷限於家庭、學校兩個地方,加上現代小家庭多只生一個小孩,使得挫折力的訓練變得不容易。專家提醒,其實挫折抵抗力可從小處訓練起,原則是要讓孩子從小有適度的「主權」做選擇,這樣才能從過程中認識並評估障礙、挫折,進而學會克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Yo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