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記者萬博超/台北報導】

中醫門診常見父母主訴孩子反覆感冒,胃口越來越差,體重減輕。中醫師卓雨青指出,其中不少並非反覆感冒,而是過敏。

陽明院區中醫師卓雨青指出,夏天常喝冰水或整天吹冷氣也可能加重過敏症狀,中醫對於過敏性疾病已發生的症狀可以消炎、止癢、通竅、化痰,最主要的還是從調理體質、改變生活習慣著手,讓患者可以在過敏發作時,症狀較緩和、恢復較快速,以及有效的讓發作頻率降低,最終達到完全不發作的健康狀態。

卓雨青強調,門診中有許多患者並不知道自己是過敏性疾病,只是覺得最近身體特別的差,反覆感冒老是好不了,經過醫師診斷才發現原來不是感冒。

卓雨青在門診時,就碰到一位5歲的小病人,媽媽說他免疫力不好,上幼稚園之後就一直反覆感冒,噴嚏咳嗽等症狀起起伏伏總不見痊癒,近一個月胃口越來越差,雖然活動力還可以但體重不增反降,但經過詳細檢查及問診之後才發現,其實小朋友是過敏性鼻炎發作,經過一個月的中藥調理,現在症狀緩和許多,連胃口、睡眠品質都改善。

改善過敏,中醫治療不限於服藥。卓雨青指出,針灸也有一定的效果,針刺療法主要以瀉為主,常用穴位有迎香、合谷、足三里等,耳針或耳珠的穴位則有肺點、過敏點、脾點,比較虛寒則考慮懸灸、隔薑灸,艾灸,藥草薰蒸。療法選擇視體質而定。

中醫的針與灸必須分開來看。中醫師表示,針刺多用於瀉熱、瀉火,艾灸多用於補益,體質偏溼熱的患者,適度針刺有助調理體質,需要補益的虛寒性患者,艾灸的溫熱感比較有幫助。因此針灸與服藥一樣必須看體質。無論針、灸皆需由合格中醫師操作。

對於病症複雜難癒的患者來說,醫師表示,可尋求中醫師針灸與中藥併用,進行針灸在內適當的治療,可以減少藥物使用量。

針灸不是只能治酸痛;針對內科退熱,針刺效果甚佳。例如針刺曲池、血海、三陰交可治實熱陽亢型高血壓、瀉大腸火,是相當實用的穴位。曲池穴位在手肘外側肘橫紋終點處,三陰交則在內踝上四指幅處;中醫認為,針刺兩穴有助活血清熱。

【記者張淑珠/台中報導】九歲朱同學從小就容易感冒,一到季節變化時,幾乎每天都鼻塞、流鼻涕,而且食慾也不好,去年媽媽帶來中醫門診,經醫師問診及候脈後,判斷他的體質主要屬於肺脾陽氣不足,建議在夏天可以用三伏貼輔助治療,初伏前鼻塞、打噴嚏等症狀的自覺程度為中度,經三伏貼輔助治療完成後,雖然還是常鼻塞,但鼻癢、流鼻水、打噴嚏已改善為輕度。建議再配合內服藥繼續調治。

冬病夏治是傳統中醫治療寒疾的重要經驗法則,意指陽氣最旺的夏天是治療容易在寒冷冬天發作疾病的最佳時機。如果身體屬於陽氣不足的體質,就容易受到外來的寒邪的侵襲,寒邪引發的疾病有許多種類,但共同的特色是「天氣越冷,症狀越嚴重」。

治療寒邪,中醫採用“溫陽”“袪寒”的方式,但因嚴寒的天氣會加重寒邪的病勢,因此,在冬天治療寒疾收效往往不如預期。相反的,當天氣炎熱時,寒邪的病勢減弱,此時便可輕而易舉地驅逐寒邪。

大多數的氣喘、過敏性鼻炎、異位性皮膚炎等疾病,都是表現出“冬天嚴重,夏天緩和”的模式,因此,現在炎熱的天氣正是治療這些上呼道疾病的最佳時機。

三伏貼是利用冬病夏治原理,在一年當中天氣最熱的三天(三伏天),將具有溫熱性質的藥物敷貼在相關的穴位上,藉由持續的穴道刺激,進而達到補陽袪寒的效果。目前普遍用在氣喘、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上。有臨床報告指出,連續三年敷三伏貼對於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療效可達八成以上。



from:台灣新生報  2012年7月13日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Yo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