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:文╱李藹芬
孩子三歲前,最好的學習教室就是「日常生活」!只要父母願意讓bobo親身感受,很多事都會讓他覺得新鮮有趣,甚至在與父母頻繁的互動中,激發出令人驚豔的火花!教養專家游乾桂曾說過,「父母陪著孩子玩,宛如讓自己再過一次童年生活」,此刻就好好享受第二次童年吧!
帶孩子一起旅行、體驗中學習…蹲下來和孩子視野一般高,才發現世界也能用不同角度去看
目前分類:親子育兒知識庫 (295)
- Mar 05 Thu 2009 17:08
生活中學本事 從孩子最有興趣的開始
- Mar 05 Thu 2009 17:05
認知發展‧好聰明 讓各項能力均衡發展
記者:撰文/李藹芬 諮詢/馬偕醫院精神科心理師�
嬰幼兒的認知發展,是指出生後,個體在適應環境的活動中,吸收知識時的認知方式,以及解決問題時的思維能力,並隨著年齡增長而會改變的歷程。雖然範圍涵蓋廣泛,但認知的起點卻都是從身邊事物開始,有一定的歷程,且每一階段的能力都是為下一階段的表現做準備,因此,父母無需操之過急,只要順著孩子的速度、興趣走,並與其他心智發展相輔相成,相信在認知發展上一定有不錯的表現!
- Mar 05 Thu 2009 01:05
準媽媽不論年紀大小 產前檢查可降低早產率
中廣新聞網
「準媽媽產前檢查 降低早產率」(張南雄報導)
- Feb 26 Thu 2009 11:42
媽吞止痛感冒藥 寶寶喝的是「嗎啡母乳」
中廣新聞
哺乳媽媽服用「可待因」成分藥物,小心寶寶喝到「嗎啡母乳」傷身!不少坊間綜合感冒藥,以及生產及產後產婦常接觸到的止痛藥,都含有「可待因」成分,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提醒,可待因在人體會代謝成嗎啡,若服用高劑量可待因,加上哺乳媽媽代謝轉化嗎啡的速度快,可能導致哺乳時寶寶將嗎啡母乳吞下肚,嚴重可能致命,呼籲母親們用藥要注意。(徐韻翔報導)
- Feb 24 Tue 2009 11:43
與寶寶同床危險! 嬰兒遭壓死激增
TVBS 張喬青
家中如果有小嬰兒,許多父母親為了方便照顧,會選擇和寶寶睡同一張床,不過美國最新研究發現,嬰兒被媽媽壓死的例子越來越多,專家建議,為了確保嬰兒安全,爸爸媽媽最好不要跟嬰兒睡同一張床。
- Jan 20 Tue 2009 16:34
破解!常見5問題 過敏寶寶食衣住行保健對策
from:baby life 記者:採訪/陳俐君 攝影/黃大川 梳化妝/蔡琇惠
「醫師,我家寶寶為什麼會過敏?」對於家有過敏兒的媽咪來說,「過敏」並不是什麼新鮮話題。除了帶有「遺傳」意味的個人先天體質,是致敏的重要關鍵外;空氣污染、飲食西化、作息失常與運動量缺乏而導致抵抗力不足等,也是催化、誘發過敏症的重要因子。
- Dec 29 Mon 2008 13:02
四十一萬劑水痘疫苗到!明年恢復1歲施打
中廣新聞
國內公費水痘疫苗缺貨有一段時間,衛生署疾管局表示,藥廠最近已恢復正常供貨,政府也採買下約四十一萬劑的公費水痘疫苗的量,足以因應國內未來兩年常規接種所需;也因為公費疫苗到位,疾管局近期會開會研議,應該很快就能恢復十二個月幼兒接種常規水痘疫苗。(徐韻翔報導)
- Dec 29 Mon 2008 13:00
兒童yoga/懶魚操 促進頸部血液循環
- Dec 29 Mon 2008 09:42
孕婦補充什麼營養對胎兒較好?
【台灣新生報╱記者鄭綿綿/台北報導】 2008.12.29 08:40 am
- Dec 26 Fri 2008 09:47
母乳加減餵 不會懷孕?錯!
記者施靜茹/台北報導
餵母奶期間不會懷孕?不見得!醫師指出,日夜都餵孩子喝母奶的「全乳媽媽」,是有九
- Dec 23 Tue 2008 16:34
抗過敏,完美4大招!
from康健雜誌
飲食
- Dec 23 Tue 2008 11:59
玩具清潔法 細菌走開 健康滿分
玩具清潔法 細菌走開 健康滿分
玩具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來說,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,小朋友必須經由手接觸玩具,或是正處一歲左右口腔期的幼兒,容易把玩具放到口中,若是玩具充滿著細菌,很容易病從口入,因此玩具的清潔與保養就萬萬不可忽略。
報導╱劉詩翎
- Dec 22 Mon 2008 11:47
餵寶寶喝母乳 10大秘訣
uho編輯部
受到大陸「毒奶事件」的影響,越來越多的媽媽發現「天然的尚好」。母乳是寶寶最天然
- Dec 19 Fri 2008 12:44
常見的學齡前兒童骨骼成長問題
成大醫學院醫學系副教授 林啟禎
什麼叫做兒童骨骼成長的鐘擺現象呢(pendulum phenomenon)?!這是說,兒童從出生的那一刻起,因為受到出生前胎位的影響,先天體質的差別,再加上生產過程的壓力,下肢通常有傾向“O”型腿的外型!這種“O”型腿,隨著學習走路而負擔體重,承受不了負荷,而有加重的傾向!一直到了兩歲左右,肢體有自動矯正卻容易過度矯正的情形發生,便相反地產生了“X”型腿。而“X”型腿在2至4歲時,因為關節負荷隨體重及活動力而加重,並在不正確的坐姿及蹲姿推波助瀾下而加重了程度!幸運的是,超過了四歲,又開始會自動矯正;到了六、七歲已逐漸接近正常了!這種由“O”到“X”到直的變化,就好像是時鐘的鐘擺一樣,所以稱做“鐘擺現象”;而其中過程所產生的“O”型腿及“X”型腿,我們通稱為「非疾之病」--- 是一個問題,但卻是一個不必太擔心的問題。
不只如此,同樣的現象,同樣的道理,也會出現在所謂的“內八字”及“外八字”的行走姿勢上!而一般人所常聽到卻不是很了解的“扁平足”,也是屬於同一類型的問題。讓一般的家長對這些問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,不至於太緊張地“輕病重醫”,或太疏忽地“重病輕醫”,甚至學習如何好好地養育出肢體健康的兒童,便是很重要的一個課題。
- Dec 19 Fri 2008 12:37
爲何不用學步車
學步車意外頻傳 加拿大率先禁售
【編譯毛佩琦/路透渥太華七日電】
嬰兒學步車造成嬰幼兒的意外傷害頻傳,加拿大衛生部7日宣布即起全面禁售、宣傳或進口嬰兒學步車,適用範圍包括跳蚤市場與車庫拍賣的二手學步車。加拿大是全球率先禁售學步車的國家。
- Dec 17 Wed 2008 12:29
台灣baby多是夜貓族 睡眠不足9小時
【中時健康 楊格非/台北報導】2008.12.17
一項跨國調查發現,台灣寶寶睡眠時間遠低於亞洲及歐美各國,孩子的競爭力已明顯輸在起跑點上。調查顯示,台灣寶寶平均就寢時間是在晚上10點以後,總睡眠時間約8小時40分鐘,但亞洲其他國家寶寶平均在晚上9點半入睡,睡眠時間9小時11分鐘。歐美寶寶睡眠時間更長,多達9小時45分鐘。
醫師分析,平常忙於工作的家長基於補償心理,想跟孩子多親近親近,可能是導致國內寶寶成為小小夜貓族的主因。
- Dec 16 Tue 2008 11:17
嬰幼兒疫苗 公家明年更新
自由時報
解決注射後發燒問題
- Dec 16 Tue 2008 11:15
天冷病毒蠢動 嬰幼兒小心呼吸道感染
自由時報
記者歐素美/台中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