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孩子一起旅行、體驗中學習…蹲下來和孩子視野一般高,才發現世界也能用不同角度去看
目前分類:親子育兒知識庫 (295)
- Mar 08 Wed 2006 14:07
科學家:家中有幼童 勿養狗
- Mar 04 Sat 2006 14:08
幼兒退燒又發燒 當心罹患盲腸炎
【民視 】
一名未滿兩歲的男童,日前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,家人原本以為只是喉嚨發炎,沒想到檢查後才發現竟然罕見的幼兒盲腸炎,醫師開刀時,小朋友的盲腸已經破裂,引發腹膜炎,如果沒有即時治療,可能休克死亡.未滿兩歲的小朋友發燒,燒了又退,退了又燒,渾身難過,小兒科醫師提醒,你家的小朋友可能得了罕見的兒童盲腸炎.看看這名男童的電腦斷層,腹腔裡面有明顯的糞結石堵住盲腸,盲腸裡都是細菌,可怕的是因為盲腸壓力過大破裂,整個腹腔積滿濃引發腹膜炎,經過緊急開刀,清洗腹腔才救回小命罹患盲腸炎的比率本來就少,三歲以下的兒童更低,依據國外統計幼兒罹患盲腸炎的比例不到萬分之一,醫師提醒,如果小朋友依序出現腹痛,嘔吐,發燒等症狀而且這種肚痛是從肚臍中心開始再痛到右下腹部,就要多多注意,由於肚子痛,發燒都是小孩常有的病症,提醒家長千萬別大意
- Feb 22 Wed 2006 13:57
媽媽感冒哺乳 不會傳給小孩
- Feb 17 Fri 2006 14:09
健康小百科 兒童疫苗種類多 需要就打
- Feb 16 Thu 2006 14:06
未滿周歲嬰兒 腸胃道發育未成熟 應慎選食物
- Feb 16 Thu 2006 13:48
預產期 怎麼算?
【中時電子報 】
張景文
談到預產期推算這個問題,一般來說,計算的公式如下:以最後月經來潮第一天的國曆日期,月份加九,日期加七,即為預產期。不過,這個公式是基於孕期為40週的道理,因此包含了兩週的尚未受孕期。如果孕婦的月經週期為42天,或是婦人平時的月經不規則,推算的預算期可能會出現誤差。幸運的是,由於超音波的問世,解決了這個難題。
- Feb 15 Wed 2006 13:51
家有孕事 準媽咪的營養保健
【中時電子報 】
⊙張景文(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醫師、目前在國外進修)一般而言,女性懷孕的孕期約280天。孕期達3個月時,胎兒僅重20公克;在4個月時,平均約100公克。懷孕5個月時,從超音波下觀察胎兒的平均身長約25公分,四肢發育已完成,此時體重約250公克。當懷孕6個月時,胎兒體重增加至500公克;7個月時則達800公克。
- Feb 15 Wed 2006 13:49
孕婦 那些東西碰不得
【中時電子報 】
張景文
咖啡、可樂、濃茶是現代人常喝的飲料,這些含咖啡因的飲料,卻可能是腹中胎兒的剋星。曾有研究指出,孕婦若每天飲用4杯或以上的咖啡,足以令流產的機會增加1倍;即使能夠順利誕下胎兒,胎兒往往都會比較瘦小。
- Feb 02 Thu 2006 13:51
日媒體:孕婦和乳幼兒勿攝取過多大豆異黃酮
- Jan 27 Fri 2006 14:10
成天抱孩子 新手媽媽得「媽媽手」
【聯合新聞網 記者張雅雯/報導】
郭 小姐日前產下一女,首度當媽的她,每天都花很長的時間抱小孩,最近她發現大拇指一用力,靠近手腕部分就劇烈疼痛,使得她抱孩子、擠奶都備感吃力,原本她以為忍耐、睡一覺就好,沒想到最近腫痛處浮現突起物,嚇得她趕緊就醫,才知道自己得了「媽媽手」。
- Jan 24 Tue 2006 13:46
陳幸妤 4年懷3胎 醫師不鼓勵
【聯合新聞網 記者薛桂文/報導】
總統女兒陳幸妤又傳喜訊,但不到四年之內連生三胎,不僅第一夫人吳淑珍AKS(會氣死),部分婦產科醫師也不贊同,因為生育間隔過近,母親恢復時間太短,除易留下健康的後遺症,胎兒早產機率也可能升高。
- Jan 12 Thu 2006 14:12
小兒打五合一疫苗需補口服沙賓疫苗
【中廣新聞網 】
有些家長會發現,替寶寶打五合一疫苗時,明明已經可以預防小兒麻痺,醫師還會建議要補口服疫苗。疾管局表示,五合一疫苗足夠對個體產生保護力,不過約有百分之一到二的幼兒沒有完成接種,搭配口服疫苗,可以引起腸道的免疫力,避免體內排出病毒。(黃玉芳報導)
- Jan 11 Wed 2006 14:13
健康小百科 輪狀病毒 害寶寶上吐下瀉
- Jan 09 Mon 2006 14:14
改善「轉大人」異位性皮膚炎 醫師:把握8歲前黃金期
【東森新聞報 蔣文宜/台北報導】
異位性皮膚炎往往容易發作於乾燥的冬季,根據研究顯示,幼兒若是罹患異位性皮膚炎長大後,便有40%~60%的發作機率,甚至病情加重, 皮膚科 醫師說,8歲前是治療的黃金時期,才能利用「轉大人」的青春期擺脫異位性皮膚炎的陰影。
- Jan 03 Tue 2006 14:15
含鉛玩具 傷害兒童智力
【聯合新聞網 記者高泉錫/報導】
家有「笨小孩」原因可能不是基因缺陷,而是鉛中毒而影響智力發育,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警告說,不少來路不明玩具充斥市面,包括大陸加工貨及台灣工廠製造塑膠玩具,均普遍使用鉛作為玩具顏色安定劑,幼兒、尤其是嬰兒啃咬後,累積一定程度導致鉛中毒,影響智力發展,嚴重者導致智障。
- Dec 29 Thu 2005 14:16
幼兒抱著奶瓶睡覺 小心奶瓶性齲齒上身
(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市二十九日電)一名兩歲多的小女童因為常常抱著奶瓶睡覺,口腔長時間處在含糖的環境中,家長突然發現小女童牙齒全面變黑、變黃,甚至有幾顆已經蛀掉了,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研究中心今天表示,這是典型的「奶瓶性齲齒」,口內的牙齒幾乎全部蛀光。
- Dec 28 Wed 2005 14:16
改善及預防異位性皮膚炎 食用益生菌有幫助
【中央社 】
(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二十七日電)季節一變換,異性皮膚炎病童常會搔癢到破皮流血,國內外研究顯示,以服用益生菌做為輔助療法,可以有效改善病情。小兒科醫師並提醒家長注意,千萬不要用熱水沖泡益生菌,也不要在孩童拉肚子餵食優酪乳,這樣對病情沒幫助。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統計,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從一九九五年的百分之一,攀升到二00四年的 百分之六點七,估計這種病患全台約有三百萬人。 花蓮慈濟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林俊松今天指出,在保濕、外用類固醇藥膏、局部使用免疫調節劑、口服抗組織胺等各種方法用盡,異位性皮膚炎仍未有明顯改善時,以益生菌做為輔助療法是不錯的選擇。 林俊松說,自二000年起,許多研究顯示益生菌能預防及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,其中,二00三年刺胳針雜誌有篇文章說,異位性皮膚炎體質的孕婦持續服用益生菌,嬰兒出生後也服用,可減少遺傳體質發病,追蹤四年後,幼兒發生異位性皮膚炎的機會減少很多,推測原因是益生菌可以降低體內的發炎物質產生。 林俊松自己也以三十名嬰兒及兒童做實驗,發現服 用十二種綜合益生菌大約二星期後,有些病童的異位性 皮膚炎濕疹得以恢復,有的發炎傷口不癢就能癒合良好 ,不論是主觀的搔癢感或客觀的紅癢面積、類固醇藥膏 使用量,都有明顯的改善。
- Dec 27 Tue 2005 14:21
父母高度近視 子女較早近視
- Dec 22 Thu 2005 14:17
幼兒腹瀉 逾4成輪狀病毒搞鬼
【聯合新聞網 記者薛桂文/報導】
秋冬是輪狀病毒好發的季節,許多小朋友因此腹瀉、嘔吐、發燒,讓家長心疼不已;而據監測,國內四成以上幼兒腹瀉急診、住院,禍首都是輪狀病毒,相關疫苗的研發已在藥界如火如荼展開,最快明年就有產品上市。
- Dec 21 Wed 2005 14:18
健康小百科 餵母奶 媽媽寶寶都好康
【中時電子報 】
詹偉添(台北馬偕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)醫學證明,哺育母乳對嬰兒、母親、家庭及社會均有好處。1997年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刊登「哺育與母奶餵食」政策宣言後,使得小兒科醫師及其他專業人士,更積極地鼓勵母親哺育母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