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時電子報 記者: 黃庭郁/台北報導

 

 

膽道閉鎖的幼兒常有黃疸與灰白色大便症狀,衛生署與台大醫院合作推廣「嬰兒大便卡」追蹤模式,去年一整年成功找出九成四的膽道閉鎖兒,順利在出生2個月內透過異常大便顏色確診膽道閉鎖疾病,即時治療。

 

專家提醒,膽道閉鎖是肝外型膽汁滯留症中最常見且嚴重的疾病,也是兒童換肝的最主要原因。新生兒因膽道病變造成外膽管管腔封閉,如不能早期診斷治療,膽汁會鬱積在肝內造成肝硬化、甚至致死性肝病,寶寶常沒有辦法活過2歲,這類疾病假使能在寶寶出生60天內(越早越好)」接受葛西氏手術,預後會明顯改善,存活率也較高。

 

為了讓膽道閉鎖寶寶都有機會早點發現並治療,衛生署在民國91年到93年委託台大醫學院教授張美惠進行「嬰兒大便卡推廣及大便顏色異常個案追蹤模式」計畫,將寶寶正常與異常的糞便顏色,以清晰的彩色圖片提供給家長參考。

 

目前「嬰兒大便卡」除了已經放到兒童手冊裡,由於有部分家長在比對便便顏色時會有誤差,還建議新生兒還可以在寶寶滿月施打B型肝炎疫苗時,主動與醫師討論並接受大便顏色篩檢。

 

幾道把關措施下來,已經將膽道閉鎖寶寶的發現率,從大便卡推廣前的72.5%,進步到去年的94.4%,增加了十幾個百分點,也讓更多膽道閉鎖寶寶及時獲得應有的治療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Yo之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